1. 首页 > 新鲜事

陷阱or机会:谁是元宇宙产业的得利者与赶海人?(在股价飙升的背后:我们的虚拟高度和他人的财富得益于元宇宙概念)

文 |最近,美国企业M孙永杰eta(原Facebook元宇宙的概念被业界炒作,中国的相关产业和投资圈也不例外,甚至更糟。天眼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中国有近400家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公司,截至9月底,约有130家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公司。换句话说,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近270家企业注册了元宇宙相关商标。但在我们看来,这种盲目的炒作对中国的科技产业有相当大的潜在风险。原因是什么?在股价飙升的背后:我们的虚拟高度和他人的财富得益于元宇宙的概念。最近,无论是大洋彼岸的全球科技巨头Meta、微软、英伟达等。,或者我们中国所谓的元宇宙概念股,都在上涨,尤其是我们的相关企业。根据Wind数据显示,仅在11月1日—8日,在中国所谓的85只宇宙概念股中,只有7只下跌,佳创视频领涨板块上涨86%。但与股价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业绩都很差。以股价涨幅最高的佳创视频为例,据《中国商业新闻》报道,作为音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近四年主营业务分文未盈利,2017年至2020年扣除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佳创视频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773.46万元,同比下滑5.46%;归母净利润亏损3702.69万元,同比下降151元.06%;扣除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33.08%。截至第三季度末,佳创视频未分配利润亏损2.31亿元。这们很难相信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所说的VR业务是涉及元宇宙概念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一。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的全球科技巨头,在股价上涨的背后,是相关丰富业绩的有力支撑。最近大力推崇元宇宙Meta例如,V与元宇宙密切相关R所有相关业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Meta2021年中期业绩非广告业务收入为12.同比增长85亿美元.37%根据M,增速远高于往年eta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官方财务报告电话会议纪要,一季度非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46%,主要由Quest二季度非广告业务同比增长36%,也是Quest2的热销驱动力。同样,由于元宇宙概念引发的股价上涨背后是冰与火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认为元宇宙正在被我们的企业过度炒作,特别是当我们仔细梳理当前与元宇宙产业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时,我们加强了这一判断。核心竞争力:我们不是硬或软,人们提到了元宇宙产业,目前和未来最具定量竞争力的是VR/AR,不管是VR还是AR,最后的竞争是软硬兼施的实力,以此来衡量,我们与国外厂商的差距是巨大的。这里我们用VR例如,先看VR硬件的成本主要来自屏幕、存储、处理器和光学器件,总成本占83%%。占比接近1/存储几乎被国际龙头厂商垄断。根据Trendforce截至2021年1季度,D的数据RAM三星是世界前三大制造商、SK海力士和镁光的总市场份额达到94.19%,在NandFlash领域,三星、铠侠、西部数据是前六大厂商、SK海力士、镁光、英特尔的总市场份额达到97.89%。众所周知,成本排名第三的芯片,VR业内最核心的两个芯片是高分辨率微显示芯片和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索尼主要用于高分辨率微显示芯片、Kopin等厂家为主,国内厂家如京东方等在微型显示芯片方面上存在一定差距。在高性能计算芯片方面,高通、英伟达等依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家难以与之抗衡。具体到市场表现,以核心之一的高性能计算芯片为例,根据VR据陀螺统计,2021年上半年,高通XR芯片成为2000年的绝对主力—消费级V4000元R一体机。中低端机型采用传统手机芯片,性价比高(仍以高通为主)。值得注意的是,V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上市R头显没有使用国产芯片。最后看屏幕。虽然中国企业(如JD.COM)在屏幕上还有一席之地,但是因为目前的VR有很多屏幕解决方案(有的用L)CD,有的用OLED)业内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即便如此,也面临着三星、LG如果针对更先进的O,等待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LED,我们仍然处于大幅落后的状态。看完硬件,我们再看软件。业内人士都知道,三维引擎是VR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发动机本身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集合。围绕发动机的大量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决定了发动机的生命和发展。因此,创建一个优秀的发动机不仅可以通过短期积累来实现。与硬件方面的国内原创设备相比,国内软件基础平台的情况更加惨淡。目前,V已向公众开放R在开发的主流软件引擎中,几乎没有一个属于中国。以游戏引擎为例,EpicGames的unrealengine4.占据全球商用游戏引擎80%市场份额;Unity游戏引擎基本占据了大部分手机游戏开发市场。Unity虚幻引擎目前正在开发VR应用最佳工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解决aR和VR全球图形软硬件开放A标准碎片化问题PI标准提倡组织(Khronos)与各大厂商、平台、引擎商等联合制定OpenXR标准,并于2020年8月发布1.正式版。目前支持OpenXR标准制造商包括Facebook、索尼、微软、HTC、高通、Unity、Unreal所有主流制造商。缺乏底层软件平台导致VR内容的相关标准控制权完全由国外厂家控制。除了上述这些,中国本土的众多其他关键技术也存在着严重制约。众所周知,桌面/移动计算机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二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在实际身处之地体验任何虚拟或真实的世界。AR/VR它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三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在不受实际位置限制的情况下体验任何虚拟或现实世界。相比之下,AR/VR它带来了模拟数字体验的维度改进和感知改进。维度改进要求通过光学技术在显示屏上呈现三维图像;感知改进要求不再局限于眼睛和手部运动,而是扩展到全身运动,升华角色化身。基于此,从长远来看,维度和感知的改进需要我们的VR系统设备必须具备前沿技术能力,如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跟踪、全身动作跟踪、眼动跟踪、手部跟踪、面部跟踪等culusQuest具有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跟踪、手部跟踪能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这些能力,然后整合全身动态捕捉、眼睛跟踪和面部跟踪技术。这些技术在中国严重落后,Meta从其相关专利申请可以看出,这些方面已经完全领先。根据FairviewResearch2019年M的统计报告分析eta(原Facebook)989项专利被授予“光学元件”同比增长近6倍,共169项“平视显示器”子类别占比最大,预计未来将用于AR/VR用于H的分光镜模块等设备MD眼球跟踪;基于双目相机和结构光源,HMD实现深度感知;可变HMD显示模块,包括模块化空气填充光学组件等。机会or陷阱:我们缺乏战略规划,人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以上是我们现在可以在元宇宙量化的竞争产业(AR/VR)在核心技术(软硬)方面,如果我们与外国企业存在差距,当前和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也是如此。以英伟达为例,英伟达因元宇宙而再次上涨,最近发布的Omniverse主要为B端客户开发者翻译为全能宇宙。Omniverse机器人技术的基本能力是遵循物理定律,模拟粒子、液体、材料、弹簧和电缆。经过训练,Omniverse物理模拟和有限元建模A可以下载刚体、软体和流体I软件。英伟达的目的是在真正构建物理世界之前,一切都可以设计成虚拟产品并进行测试。将以前仅用于游戏的虚拟渲染应用于所有物理构建环节。例如,宝马集团是第一个使用O的人mniverse端到端数字双胞胎的汽车制造商设计了整个工厂,Omniverse模拟完整的工厂模型,包括员工、机器人、建筑物,装配部件等。,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工程师、项目经理和精益专家在虚拟环境中合作,在真正生产新产品之前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设计、模拟和优化过程。据说效率提高了30%此外,沃尔沃使用Omniverse汽车设计;爱立信通过Omniverse模拟5G无线网络;英国建筑设计公司Foster Partners利用Omniverse在14个国家实现团队无缝合作。事实证明,O在虚拟世界中实时合作mniverse它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元宇宙在O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mniverse在工业领域的推动下,英伟达率先落地。因此,英伟达通过其GPU、CUDA、光追等软硬件技术,真正将元宇宙落实到工业场景中,定位打造工业级B端的全方位宇宙战略eta,作为社会巨头,在元宇宙场景布局上具有先发优势。回到元宇宙本身的概念,元宇宙(Metaverse)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人们在现实中能做的一切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事实上,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它出现在许多科幻电影中,如《头号玩家》“绿洲”是典范。元宇宙的核心点是:用户在“元宇宙”中不只是一个被动的玩家,而可以像现实生活一样,按个人需求去社交、创造和交易等,而这也是社交巨头Meta基本盘一直以来。对形象的理解是Meta而言,元宇宙转型是从二维到三维升级所有业务的过程。除了社会属性,游戏也是Meta产业生态的优势。现阶段,游戏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元宇宙”着陆领域。在现有优势的帮助下,社交和游戏领域的元宇宙是Meta战略重点。2021年微软I最后是微软gnite大会上,CEOSatyaNadella公司将正式进入元宇宙,并宣布MRM办公解决方案eshforTeams,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推出。业内普遍认为微软在AR/VR软硬件积累深厚,新发布的MeshforTeams多终端适应有望在元宇宙办公场景中率先打开局面。基于软件的现有优势,硬件层面的后续迭代也将成为微软的战略重点。根据UploadVR公司硬件设备品牌H披露oloLens2018年获得美国陆军4.订单8亿美元后,2021年再获219亿美元,10年内将为美军提供12万套AR头盔,该设备有望与M相结合eshforTeams进一步扩展MR场景,加快微软元宇宙软硬件的综合生态。与上述全球领导者明确的元宇宙发展战略相比,除了炒作(如上述元宇宙商标和公司),我们很少看到类似的国内企业有如此明确的元宇宙战略规划,更关键的人这些战略规划不仅以自己现有的技术、产品、平台创新积累和优势作为实际支持,而且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一轮是Meta、微软、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推动元宇宙,名义上给行业乌托邦的感觉,事实上,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整体发展战略,都准备好了,相比之下,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战略,盲目跟随趋势和炒作,不仅不能提高我们企业在元宇宙相关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可能进入帮助他人降低相关行业边际成本的陷阱。在这里,我们只需要AR/VR以此为例。虽然说目前的MetaOculusQuest已经占据了VR硬件市场绝对领先,但目前O是为了培养产业规模culusQuest对于Meta每卖一个OculusQues,其亏损在100—M.eta更多的制造商迫切需要进入市场,以快速降低行业的边际成本,实现硬件利润的目的,同时降低相关制造商的价值,最终使我们的企业成为行业真正的海上人。事实上,在科技产业的发展中,每当所谓的新产业机遇到来时,我们大多从锣鼓的炒作开始,以鸡毛的无法结束。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利用新的产业机会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缩小与他人的产业差距,而且反复错过,差距不断扩大。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我们看来,这种准备是做迭代创新,不断积累,总有一天,当行业发生变化时,我们不再是海上人,而是真正的受益者。

文|孙永杰

近来,美国企业Meta(原Facebook,竟然为了元宇宙而更名)力推的元宇宙概念被业内爆炒,中国相关产业、投资圈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中国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公司已有近400家,截至9月底,注册元宇宙相关商标的公司约130家。换言之,不到40天内,有近270家企业注册了元宇宙相关商标。但在我们看来,这种盲目的跟风炒作,对于中国的科技产业具有相当潜在的风险。原因何在?

股价暴涨背后:我们的虚高与人家的殷实

得益于元宇宙的概念,近期,无论是大洋彼岸的全球科技巨头Meta、微软、英伟达等,还是我们中国所谓的元宇宙概念股均出现上涨,其中尤以我们相关企业上涨为甚。

据Wind数据显示,仅在在11月1日—8日,中国所谓的85只元宇宙概念股中仅7只录得下跌,佳创视讯领涨板块,涨幅高达86%。但与股价的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们多数企业的实际业绩表现惨淡。

以股价涨幅最高的佳创视讯为例,据《第一财经》报道,作为一家音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近四年的主营业务分文未赚,2017年至2020年的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佳创视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73.46万元,同比下滑5.46%;归母净利润亏损3702.69万元,同比下滑151.06%;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133.08%。截至三季度末,佳创视讯的未分配利润亏损2.31亿元。

如此的业绩表现,让我们很难相信其在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的,公司开展的VR业务即涉及元宇宙概念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一的含金量。

反观大洋彼岸的全球科技巨头,在股价上涨的背后则是相关殷实业绩的强力支撑。

以近期极力推崇元宇宙的Meta为例,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VR相关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具体表现为,Meta2021年中期业绩非广告业务收入为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85.37%,增速远高于往年,根据Meta官方一季度、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纪要,一季度非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46%,主要由Quest2的强劲销售驱动,二季度非广告业务同比增长36%,同样是由Quest2的热销驱动。

同样因为元宇宙概念引发的股价上涨,背后却是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表现,让我们不得不认为元宇宙正在被我们的企业过分炒作,尤其是当我们仔细梳理当下与元宇宙产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后,更是坚定了这种判断。

核心竞争力:我们不硬不软,人家已软硬兼备

提及元宇宙产业,当下和未来最具量化竞争力的当属VR/AR,而不管是VR还是AR,最终比拼的还是软硬兼施的实力,以此衡量,我们与国外厂商可谓差距巨大。

这里我们以VR为例,先看VR的硬件,其成本主要来自于屏幕、存储、处理器和光学器件,合计成本占比达到83%。

其中占比接近1/3的存储方面几乎被国际龙头厂商垄断。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截至2021年1季度,在DRAM领域,全球前三大厂商三星、SK海力士、镁光合计市占率达到94.19%,在NandFlash领域,前六大厂商三星、铠侠、西部数据、SK海力士、镁光、英特尔合计市占率达到97.89%。

至于成本排在第三位的芯片,众所周知,VR行业中,最为核心的两块芯片分别是高分辨率微型显示芯片和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目前在高分辨率微型显示芯片方面,主要以索尼、Kopin等厂家为主,国内厂家如京东方等在微型显示芯片方面上存在一定差距。在高性能计算芯片方面,高通、英伟达等依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家难以与之抗衡。

具体到市场表现,以核心之一的高性能计算芯片为例,根据VR陀螺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高通XR芯片成为绝对主力,统治了2000—4000元级消费级VR一体机。而中低端机型使用传统手机芯片,性价比较高(依然是高通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发布和上市的VR头显没有一款使用国产芯片。

最后看屏幕,虽然说在屏幕方面,中国企业(例如京东方)等尚有一席之地,但由于目前VR的屏幕解决方案众多(有的用LCD,有的用OLED),业内尚无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即便如此,也面临三星、LG等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而如果针对更先进的OLED,我们依然处在大幅落后的状态。

看完硬件,我们再看软件。业内知道,三维引擎是VR技术的一个重要基础,引擎本身并不只是技术和工具的集合,围绕引擎的大量有经验的开发者决定了引擎的生命和发展。因此打造出一款出众的引擎并非仅靠短期积累就可以实现。相对于硬件方面国产原创设备一息尚存的状态,国产软件基础平台的处境更为惨淡。目前在所有的面向公众开放的、用于VR开发的主流软件引擎中,几乎没有任何一款属于中国。

以游戏引擎为例,EpicGames的unrealengine4,占有全球商用游戏引擎80%的市场份额;Unity的游戏引擎,基本占据了大部分份手游开发市场。Unity和虚幻引擎目前是开发VR应用最佳的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解决AR和VR标准碎片化问题,全球图形软硬件开放API标准倡导组织(Khronos)联合各大制造商和平台、引擎商等联合制定了OpenXR标准,并于2020年8月发布了1.0正式版。目前支持OpenXR标准的厂家包括Facebook、索尼、微软、HTC、高通、Unity、Unreal等所有主流厂商。

底层软件平台的缺失,导致VR内容的相关标准控制权完全由国外厂家控制。

除了上述这些,中国本土的众多其他关键技术也存在着严重制约。

众所周知,桌面/移动计算机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二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在实际身处之地体验任何虚拟或真实的世界。AR/VR则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三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任何虚拟或真实的世界,而不受实际身处之地约束。

相比之下,AR/VR带来了模拟数字体验的维度提升和感知提升。维度提升要求能通过光学技术在显示屏上呈现三维立体图像;感知提升要求不再局限于眼部和手部运动,而扩展至全身运动,并升华了角色化身。

基于此,长远来看,维度和感知的提升要求我们的VR系统设备必须具备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追踪、全身动捕、眼动追踪、手部追踪、面部追踪等前沿技术能力。而OculusQuest已经具备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追踪、手部追踪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改进提高这些能力,然后再集成全身动捕、眼动追踪和面部追踪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中国本土都是严重落后的,而Meta在这些方面已经全面领先,这点从其相关专利申请可见一斑。

据FairviewResearch的统计报告分析,2019年Meta(原Facebook)被授予的专利数达989个其中“光学元件”类别同比增长近6倍,共获169项,且“平视显示器”子类别占比最多,预期未来将用于AR/VR设备,例如:分光镜模组,用于HMD中进行眼球追踪;基于双目相机和结构光源,让HMD实现深度感知;可变的HMD显示模组,包括模块化的空气填充光学组件等。

机会or陷阱:我们战略规划缺失,人家各有专攻

如果说上述是我们在元宇宙现在可以量化的竞争力产业(AR/VR)等核心技术(软和硬)上,我们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的话,那么在当下和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上也同样如此。

以因元宇宙而股价再次飘升的英伟达为例,其最近发布的Omniverse译为全能宇宙,主要面向B端客户开发者。

Omniverse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遵循物理定律,可以模拟粒子、液体、材料、弹簧和线缆,这是机器人技术的基本能力。经过训练后,Omniverse成为可下载刚体、软体和流体的物理学模拟以及有限元建模的AI软件。

英伟达的目的是在真实建造物理世界前,所有的一切都能设计成虚拟产品,并进行测试。把之前仅仅用于游戏的虚拟渲染,应用到所有的物理建造环节。

例如宝马集团是第一家使用Omniverse设计整个工厂的端到端数字双胞胎的汽车制造商,Omniverse模拟出完整的工厂模型,包括员工、机器人、建筑物,装配部件等,让全球生产网络中数以千计的产品工程师、项目经理、精益专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协作,在真实生产新产品前,完成设计、模拟、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据称效率提升了30%。

此外,沃尔沃利用Omniverse进行汽车设计;爱立信通过Omniverse模拟5G无线网络;英国建筑设计公司Foster+Partners利用Omniverse实现跨14个国家的团队无缝协作。事实证明,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实时协作的Omniverse以其高效、低成本特征,在各个领域得到大规模的快速应用,元宇宙在Omniverse的推动下率先在工业领域有了切实的落地。

由此,英伟达通过旗下的GPU、CUDA、光追等软硬件技术,真正将元宇宙落实到工业场景,定位打造工业级B端的全能宇宙战略可见一斑。

再看Meta,作为社交巨头,在元宇宙场景布局中拥有先发优势。回到元宇宙概念本身,元宇宙(Metaverse)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实中人们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概念其实很好理解,众多科幻片里均有呈现,比如《头号玩家》中的“绿洲”就是典范。元宇宙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在“元宇宙”中不只是一个被动的玩家,而可以像现实生活一样,按个人需求去社交、创造和交易等,而这也是社交巨头Meta一直以来的基本盘。一个形象的理解是,对于Meta而言,元宇宙转型就是将所有业务从二维到三维升级的过程。

除了社交属性以外,游戏也是Meta产业生态中的强项。而当前阶段,游戏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元宇宙”落地的领域。

借助既有优势,做社交和游戏领域的元宇宙是Meta的战略重点。

最后是微软,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微软Ignite大会上,CEOSatyaNadella重磅宣布公司将正式入局元宇宙,同时公布MR办公解决方案MeshforTeams,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推出。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微软在AR/VR软硬件方面的积淀颇深,新发布的MeshforTeams多终端适配有望在元宇宙办公场景率先打开局面。而基于软件既有优势,硬件层面的跟进迭代也将成为微软的战略重点。

据UploadVR披露,公司旗下硬件设备品牌HoloLens继2018年斩获美国陆军4.8亿美元订单后,2021年再获219亿美元订单,将在10年内为美陆军提供12万套AR头盔,而该设备有望结合MeshforTeams进一步拓展MR场景,加速微软元宇宙软硬件综合生态。

与上述全球大佬清晰的元宇宙发展战略相比,除了炒作(如前文所述的抢注元宇宙商标和公司)外,我们鲜见国内有类似的企业有如此清晰的元宇宙战略规划,更关键的人家这些战略规划不仅都是以自身既有的技术、产品、平台的创新积淀和优势作为实际的支撑,还各有专攻。

写在最后:

综上,我们认为,此轮由Meta、微软、英伟达等全球科技产业巨头力推的元宇宙,名义上给业内乌托邦的感觉,实际上,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整体发展战略上,它们均是有备而来,相比之下,在核心竞争力缺乏及整体发展战略缺失的情况下,再盲目跟风和炒作,不仅不能提升我们企业的在元宇宙相关产业中的竞争力,还极有可能踏入帮助他人降低相关产业边际成本的陷阱。

这里,我们简短以AR/VR为例来予以说明。虽然说目前MetaOculusQuest已经占据了VR硬件市场绝对领先的位置,但出于培养产业规模的需要,目前OculusQuest对于Meta来说,每卖出一部OculusQues,其亏损在100—200美元不等,所以Meta急需更多厂商进入该市场,以快速降低该产业的边际成本,达到硬件盈利目的的同时,压低相关厂商的价值,最终让我们的企业成为产业名副其实的赶海人。

其实纵观科技产业的发展,每当所谓新的产业机会来临,我们多是以锣鼓喧天的炒作开始,以一地鸡毛的不堪落幕。结果是我们非但没有利用新的产业机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缩小与人家的产业差距,而是屡屡错过的同时,差距不断拉大。

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在我们看来,这种准备就是踏踏实实地做迭代创新,不断积淀,终会有那么一天,当产业更迭之时,我们不再是赶海人,而是真正的得利者。

本文由早VC·元宇宙世界为您分享,内容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zaovc.com/news/5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qq1234567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